中方融媒10月23日讯(记者:肖文晋 陈攀)今年来,桐木镇推行“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阶梯式奖补机制,以精准激励破解庭院经济发展动力难题,让群众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深秋时节,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也已褪去了丰收的喧闹,漫山的刺葡萄架已显疏朗,藤蔓上仅零星挂着几颗遗漏的紫果,而“葡萄西施”的设施大棚里仍生机盎然,一嘟噜饱满的刺葡萄缀在墨绿藤叶间,透着诱人的光泽,成了深秋里最鲜活的亮色。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村里就有补贴,我家的4亩刺葡萄地做了避雨大棚,花了3万多块钱,然后我得到了1万多块钱的补贴,已经发放到位了。”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脱贫户潘存梅满脸笑容地说,“我有自信能把葡萄管理得更好。”

据了解,桐木镇自2023年推进庭院经济以来,始终以奖补政策为抓手激活群众内生动力。2023年,大松坡村等4个试点村通过针对性奖补,带动947户农户参与,121户脱贫户、监测户实现自我造血。大松坡村农户借助奖补资金新建钢架避雨大棚,扩大特色蔬菜种植;楠木铺村农户主动改良柑橘品种,提质扩建“小果园”;半界村农户积极探索“庭院+小采摘”“庭院+小旅游”等新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态势初显。
“2025年是桐木镇实行庭院经济奖补政策的第三年,今年政策重点向脱贫户、监测户倾斜,按经营规模等设阶梯奖补,达标户保底奖补不低于 1200元/户。经申报、审核和验收,共计64 户脱贫户、监测户验收成功,发放奖补资金8.74万元。农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中方县桐木镇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赵宇介绍。
阶梯式奖补机制的实施,不仅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打破了“等靠要”思想,激发了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如今的桐木镇,一个个庭院变“财源”,一块块闲置地变“增收田”,群众在庭院经济发展中找到了致富门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责编:袁敏
一审:袁敏
二审:谭莹莹
三审:钦佩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